理論建設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理論建設
 
弘揚絲路精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學習習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來源: 解放軍報 作者: 時間:2023-10-23

  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深入學習領會、切實貫徹執行習主席的主旨演講精神,我們必須弘揚絲路精神,把八項行動落實落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

  在和平合作中譜寫共同發展新樂章

  注重和平交往、加強交流合作,是發展的堅實基礎和重要前提。和平與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沒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人類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就只能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仡櫧詠砦鞣轿拿鞯呐d起與發展歷史,新航路的開辟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但與之相伴的并不是友好與和平,其中充斥著血腥、殺戮與戰爭,給亞非等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一個國家、民族的繁盛與發展不應靠殖民、侵略、弱肉強食。事實上,人類完全可以通過交流對話來消除彼此的隔閡,從而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久和平是基本要義。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國際社會的主體,平等交往、和平共處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態和準則。隨著國際局勢日益復雜,各國之間只有堅持平等理性對話,化解敵視、分歧與沖突,增強互信,實現從“無關者”到“合作者”再到“親密的朋友”的轉變,各國人民才能共享文明進步的紅利。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焙推脚c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和愿望。絲路精神所倡導的“和平合作”與時代主題不謀而合?!肮沤z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薄耙粠б宦贰敝荚谥\求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10年來,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有效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習主席在這次演講中提出的八項行動,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開展務實合作?!爸蟹綄⒔y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各設立3500億元人民幣融資窗口,絲路基金新增資金800億元人民幣,以市場化、商業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币幌盗袆諏嵉暮献髋e措必將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開放包容中共探現代化建設之路

  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許,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現代化進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較早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但伴隨形成了“以我為主”“唯我獨尊”的心態,試圖以自己的價值理念與發展模式來“改變”世界,在處理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時更加強調競爭、對立,通過采取經濟制裁、武力威脅、政治孤立等手段進行封鎖、打壓,引發了一系列沖突與爭端,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和深重的災難。同時,他們鼓吹的“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使許多后發國家現代化探索面臨困境?!笆澜缟霞炔淮嬖诙ㄓ谝蛔鸬默F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痹诮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獨立自主,既虛心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又堅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兩個結合”為根本路徑,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相關理論,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經驗與中國方案。

  開放包容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所在。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唯有以寬廣的胸襟和廣闊的視野來審視自身與其他國家、民族之間的關系,彼此才能不斷實現創新和發展。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講求“民胞物與”“天下為公”?!耙粠б宦贰苯ㄔO根植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跨越山河大海,橫亙亞非歐等廣袤區域,不同的文明、宗教、種族在這里匯聚,我們尊重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歷史傳統、政治制度。10年來,從意大利瓦多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到“絲路海運”聯盟的組建,從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資助計劃到“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的建成,從開展跨境醫療合作到國際和區域衛生合作機制的建構……中國攜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探索繪就了人類合作發展的宏偉圖景,展現出高度開放與包容的特質,并充分驗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可以容納多樣文明的,是可以實現多元制度與社會形態并存的。習主席強調,“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反對單邊制裁,反對經濟脅迫,也反對‘脫鉤斷鏈’”。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理念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和社會制度差異,尊重和支持各國人民對現代化道路與模式的自主選擇,提振發展信心,創建新的發展環境和空間,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

  在互學互鑒中推動實現互聯互通

  在互學互鑒中,人類文明得以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得以不斷進步?;仡櫧z路文明史,在互學互鑒中促進了東西方的聯通,“朝野交流穿朔漠,中西融合越烽臺”;各國使節、商人、留學生等紛至沓來匯聚唐朝都城長安,呈現出“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繁華景象;火藥、指南針、造紙術等重大發明通過絲綢之路不斷“西進”,對西方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歷史向我們昭示,要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就必須繼承好、弘揚好絲路精神,在互學互鑒中推動實現互聯互通。

  每種文明都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存在高低之別、優劣之分。10年來,在絲路精神的指引下,中國同“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秉持互學互鑒理念,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取得了一系列實打實、沉甸甸的碩果,正努力構建互聯互通新格局,奏響了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主旋律。習主席在演講中提出,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中方將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辦好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會同各方搭建以鐵路、公路直達運輸為支撐的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加快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這些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將會極大地推進共建國家人民的“心聯通”,必將在日益緊密的聯動中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在互利共贏中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

  互利共贏突顯著文明共創共享的目標追求?;ダc共贏相輔相成,要在互利的前提和基礎上實現共贏,在共贏中深化互利。古絲綢之路是貫通中外經濟、政治、文化交往的“大通道”,在這條大通道上,商品、人員、資源等實現了自由流通,并通過合作繪就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地區發展繁榮景象,創造出各國人民交往、各種文明相互交映的宏偉史詩。絲綢之路興盛的背后離不開密切合作、共謀發展的思維理念支撐。秉持互利共贏的價值理念,各國家、各民族加強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有效應對了各類風險和挑戰,切實保障了自身的生存權、發展權,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文明存續提供了堅實的依托和保障。實踐充分證明,互利共贏是推動人類發展的重要理念,是實現各國發展目標的重要推手。

  發展不平衡是當今世界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治理體系展現出諸多弊端,加劇了全球發展的不平衡。我們堅信,人類的前途命運應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事務應由各國共同參與,國際準則應由各國共同書寫,發展成果也應由各國共同分享。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講求道義為先、義利并舉,這一觀念在絲綢之路的發展中凝練成互利共贏理念,并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方針。10年來,共建國家通過協商交流,實現戰略、規劃、機制等的對接與互認,合作伙伴發起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習主席在演講中強調:“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發展的洼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家,要拉一把暫時走在后面的伙伴?!闭驹谌祟惿鐣稳ズ螐牡氖致房?,我們要貫徹習主席提出的互利共贏要求,以絲路精神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提供價值引導,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積極尋求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充分調動各方優勢和潛力,實現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齊心協力在互利共贏中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

 ?。圩髡邌挝唬褐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杜艷敏
市委黨校舉辦傳統文化 ...
市委黨校舉辦《深入領 ...
2023年度黨校教師專業 ...
市委黨校舉辦《提高突 ...
市委黨校舉辦國防教育講座
市委黨校舉辦《信訪工 ...
市委黨校成功承辦“全 ...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孫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開 ...
市委黨校成功承辦“全 ...
市委黨校舉辦《列寧晚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
市委黨校舉行新招錄教 ...
市委黨校深入開展市情 ...
延壽縣“三注重”淬煉 ...
道外區委黨校開展主題 ...
道里區委黨校舉辦2023 ...
尚志市委黨校舉辦2023 ...
市委黨校主體班赴尚志 ...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促進...
道外區委黨校召開專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許可證編號為: 黑ICP備07502301號
版權所有:哈爾濱市委黨校 校辦公室:85952101 黨校郵箱:HRBPS123@126.COM 技術支持:哈爾濱新聞網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