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咨詢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決策咨詢
 
王虎學: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時間:2023-10-13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既是全國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最具標志性、最重要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擔負起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繼續推動文化繁榮。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政黨的精神旗幟。思想文化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盁o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蔽幕孕攀歉A、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蓖苿游幕睒s發展,既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的題中之義和歷史必然。中華文明之所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夠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汲取新的文化活力,實現自身的創造轉化和創新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并自覺擔負起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文化使命。

  建設文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包含并要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的建成本身又對現代化強國的建成發揮著文化涵養和引領作用。中國是一個綿延五千多年、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體,不僅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思想文化,也蘊藏著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文化大國,有著無與倫比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優勢。但是,文化大國并不等同于文化強國。由“大”及“強”,必須在進一步激活并轉化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在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領導,鞏固、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強國既是文化事業強國、文化產業強國,更是文化思想強國、文化道德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必須不斷提高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切實擔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必須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和闡釋,高度重視并緊緊抓住一系列“標識性概念”,比如,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這三個“標識性概念”雖各有側重、針對性有所不同,但其目標指向高度一致。這三個概念,都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標識性概念”“原創性貢獻”。從人類現代化的歷史來看,“文明”從來都是內嵌于“現代化”的本質規定所在,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不僅意味著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的一次巨大轉變,更意味著人類文明的一次質的嬗變和躍升,如果說“現代化”本身蘊含并必然指向一種“文明形態”,那么“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內生并通向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換言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生成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經由“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形成的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也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種文明形態的轉變,不是消滅古老文明,而是賡續古老文明;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而是文明更新的結果。新時代新征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人類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編輯:杜艷敏
市委黨校舉辦《深入領 ...
2023年度黨校教師專業 ...
市委黨校舉辦《提高突 ...
市委黨校舉辦國防教育講座
市委黨校舉辦《信訪工 ...
市委黨校成功承辦“全 ...
市委黨校耿海霞副教授 ...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孫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開 ...
市委黨校成功承辦“全 ...
市委黨校舉辦《列寧晚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
市委黨校舉行新招錄教 ...
市委黨校深入開展市情 ...
延壽縣“三注重”淬煉 ...
道外區委黨校開展主題 ...
道里區委黨校舉辦2023 ...
尚志市委黨校舉辦2023 ...
市委黨校主體班赴尚志 ...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促進...
道外區委黨校召開專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許可證編號為: 黑ICP備07502301號
版權所有:哈爾濱市委黨校 校辦公室:85952101 黨校郵箱:HRBPS123@126.COM 技術支持:哈爾濱新聞網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